「公益」、「永續」不是拿來漂的! 談宥勝復出一事
現下數位廣告普及的年代,品牌在選定合作藝人或是YTR時,皆會參照其人設形象及聲量,但人設終究是設計出來的,也因此屢見翻車事件,當代言人翻車之時,品牌公關如何將災害降至最低,就真得得看本事功力及品牌累績的功德值!
不過,今天特別拉出來談的例子,是反過來的,主辦方已知其參賽者過往劣蹟,雖依主辦方聲明看不似合作關係,但或許基於對方聲量或是其他我們不知道的因素,而接受了宥勝的參賽,這項活動原是一個友善海洋為海洋永續發生而設計的活動,也非常符合該公司產品,原先會是一個好的活動,但活動單位對於永續的定義,ESG裡的 S(Social) 社會責任,還需加強。
無論這個活動能啟發了誰關心海洋,都無法抹滅他們同意讓一個犯了強制猥褻罪的公眾人物,企圖運用此活動洗白自己,這次不僅僅是藉由公益洗白,甚至也算是另類漂綠。
這事原本可避免
事件發生緣起於,「亞果遊艇集團」舉辦了世界地球日的冒險公益活動,在已知宥勝翻過車,而且翻的還是「強制猥褻罪」,企業竟毫無敏感度的認同了這位參賽者,更深入一點來看,甚至是試水溫的模式,讓宥勝搭著活動,企圖洗白。
好在!台灣民眾沒那麼健忘,宥勝的影片一發布,便光速的引發輿論,而活動主辦方亞果遊艇集團,緊急發佈聲明與宥勝切割,同時關閉社群帳號,並表示「取消活動」。
宥勝是做了什麼呢?讓人覺得無法原諒呢?
2023年6月,他被指控性騷擾,並於一審確認強制猥褻罪並判8個月、緩刑5年,需繳國庫200萬元。而事隔近2年後的今年(2025)4月,他準備積極復出,同時預告參與亞果遊艇集團的活動,事件不僅燒到讓宥勝應該有自知之明,同時也讓亞果遊艇得到一連串的公關危機,因此宥勝在同年4月12日便發表了,不再使用「宥勝」名義參與任何公開活動,並同時宣布捐出他個人社群平台帳號,提供給由性別、心理與教育專業者接手,作為推廣性別平權與創傷修復的公益資訊中心。
難道就沒有悔過的機會嗎?
無法確知亞果遊艇集團當初讓宥勝參賽,所認知的企業責任是什麼?或許是以給悔過的人一次機會,這類思考線去思考?但這件事凸顯出品牌在公關判斷上重大缺失事實。
ㄧ、他犯得是什麼罪?
二、他尋求大眾原諒的方式是什麼。
三、明眼人都看得出,他參加的目的是什麼。
台灣社會不是沒有包容能力,但你悔過的方式是什麼?默默地去相關單位當志工、默默地消失在大眾視野上、默默地用自身方式回饋社會,這些默默可能一時半載不會有人發現,但只要你真誠地想去做改變,民間也會看見你的改變。這才叫懺悔,而非選定了特定議題,重回大眾視野。
而主辦單位,認知麻木到忽略受害者感受及社會大眾觀感,我相信這次輿論,對亞果的實質盈利不會受到影響,但或許也是個機會教育,無論是誰決策,這下都應當懂了,也只能說活該被炎上。
如果一開始談好合作才人設翻車,品牌方果斷分手,一般消費者皆能理解,但此案例卻反了過來,且亦是運用在以永續及公益為前提的活動,這怎麼叫人不反胃?
他的舞台,真的適合拿來做「公益」嗎?
如果以我的角度看來,結論是:不該接手。
就商業利益考量,當然這是個「有廣告價值的平台」,但此案不應該放在粉絲輪廓及數量上計算價值,更該探究的是,此平台的溝通成本,我想這些隱形成本,終究還是比商業價值來得高,本質上他就是一個曾經用完美人設,欺騙大眾的平台,未來無論任何一個公益團體進入,也無可厚非的一定會與宥勝產生連結,更何況裡頭或許充斥著許多認為他這沒什麼的人存在,這無一都是在協助宥勝做觀感加分。
就我看來最好的方式,還是關閉這個社群,如果真的想為社會做些什麼?那麼就默默做吧!至少在現階段,並沒有看到所謂真正的懺悔,更多是等待時機。
「悔過」不該是場公關操作,而是讓人真的感受到「改變」
並不是要把一個人推向絕境。許多人在沒有公眾聲量下,依然為生活、家庭做努力,就算他無法再賺快錢,我也相信他還有本可以做其他事,但絕非是回到公眾視角,至少他的這樣罪行,在我眼中是無法的,尤其公眾人物往往有權勢優勢,也因此休想再次利用公眾聲量。
時間可以看到一切,而宥勝究竟是否真的懺悔,最後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,但請不要再進入公眾媒體世界,我想這就已經是最好的事之一。